Movie March 23, 2024

《三体》(2024)

什么?!一天看完每集一小时的八集剧集,同天怒写5500字小作文?!

thumbnail

一天内观影心情历经跌宕起伏。观影感太复杂,想说的尽量整合——

1)以一个原著粉的角度

个人完整看完再二刷过《三体》原著一次,不能说对每个角色都了解、每个剧情都透彻,单凭对《三体》最质朴的爱——这于我当然是一个非常不及格的答卷。编剧确实把《三体》原著啃得很明白了,以至于改编时能自洽(详细我会放在(2)剧粉角度说),但同时编剧的改编时忘了“尊重”。

第一,改编尊重原著了吗?

《三体》原著的第一个核心在于宏大——场景是美的、软科学、各种计划和行动的大胆假设是震撼的。编剧好像看懂了原著剧情,又好像没看懂剧情。或者说,用一个很理智的角度去捋了剧情,却错过了很多“燃点”。

我说四个我最不能接受的:一、杨冬墓前,叶文洁向罗辑暗喻黑暗森里法则的场景跟儿戏似的。这几乎是一个火种延续的重要交接仪式,我无法接受它变成了上帝踢了爱因斯坦的蛋这样没有素质的笑话,也实在想不通罗辑是怎么凭这一记蛋疼悟道变成全人类的救世主;二、叶文洁“墓碑为了铭记还是为了遗忘”“这是人类的落日”,如此有深意的场景,在一个融合怪和她靠肩的落日里草草了事,还暗喻她被融合怪杀了;三、“只送脑袋”这四个字的震撼以及程心得知星星是云天明送的,这个大泪点我一直小心翼翼期待,结果被如此云淡风轻地带过了;四、“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我是多爱这句话!感情上,这句话是浪漫而残忍的;科学上,这是震撼而残酷的!虽然编剧用智子包裹圆了星空闪烁这个狗屁剧情,但在他做这一点改动时就应该明白会怎样被原著粉、科学迷追着吐槽了,我懒得多说。私心还有:五、叶文洁亲手杀死杨卫宁的场景,我从头期待到尾也没还给我留个影儿;六、叶文洁“地球反叛军”聚会,这里不仅有“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也有三体追随者内部矛盾,也有叶文洁老年的平静与狠辣,那一场核爆是大史癌症的伏笔,我觉得删了可惜;七、杨冬的白桦皮书没了,那个“方程式很美”的女人,没了。

我理解篇幅问题做的删减,所以五、六、七不大程度影响主线剧情的场景我都可以包容。但一至四这个拍出来了,却拍得稀烂,就难以接受了。

表扬三体游戏中脱水、浸泡还原,但“使用文火”没有还原,扣一分;表扬杨冬墓前的蚂蚁,因为这个在原著太有画面感我一直很希望翻拍能如此真实;表扬技术爆炸有解释清楚;表扬古筝运动有拍出紧张感,埃文斯的《小红帽》剧情也丝丝入扣、流畅通顺;表扬粒子加速器倾情演出;表扬字幕还原度高,比如“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你们是虫子”;表扬阶梯计划还原度高,特效精良,解说到位;表扬智子展开解释清晰,虽然3D场景不是我想象的场景但特效精良;表扬叶文洁解释太阳当广播的那段清晰明了,她在说科学的时候眼里放光也很赞。

《三体》原著的第二个核心精神在于体现人性的复杂性,很多篇幅甚至着重的是各纪元下的人间百态。降临派和拯救派的观点冲突是原著的一大亮点。这是不同学界专家的较量,是人类的分裂与矛盾,也是最后发展成胜利主义、失败主义和逃亡主义的重要剧情。可以说,没有这一点,就没有章北海思想问题的伏笔和逃亡那一刻的震撼;也没有希恩斯的思想钢印之“黑色幽默”(剧里也确实直接拿走了希恩斯)。

原著的众生相,网飞是怎么取之精华的呢?反其道而行之,创建了“牛津五杰”,把所有原著角色拆分杂揉进不同种族的角色中去,我实在大为惊讶。这相等于打破了很多原著角色的动机,重新去塑造一个“代表了半个他、半个她的人”。这就引述了古老的问题,如果忒修斯船慢慢替换所有木头,直到最后一个木头也被替换,那这还是当初那艘船吗?合理改动的话,角色合并没有错,但会导致一定的角色塑造失败,比如程瑾是原著的圣母程心,在剧里和云天明(剧中威廉)是好朋友的背景下,她怎么可能让他去送死?

大刘的《三体》之所以好,是小说的中心思想明确(科幻背景的人性考验),并通过非常贴切、真实的角色塑造,去描绘不同立场的人类在面对一场全人类灾难时,在自己能力(智力)、岗位(责任)、背景(原生家庭和个人经历)和性格(私欲和大爱)上作出的不同决定,甚至创造的不同高光时刻。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科学为支架,由不同方向支撑起来的一个强韧的伞。少了“人”,就少了这些“故事”,就没了“精华”。在我心中,每一个角色有独属他们的人生轨迹,独立而不可或缺。恰好,编剧完全粉碎了这一点。也恰好,编剧粉碎的是原著中最受欢迎的几个重要角色。

第二,你尊重原著粉了吗?

《三体》原著的第三个核心在于每个主角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粉丝群”。我不了解其他原著粉,但我被冒犯到了。还原敏感场面很好,国际化也很好,但常言道,可以冷门,但不可以邪门。

这里着重吐槽 “牛津五杰”带给我的震撼。萨拉扎主体汪淼但是个女的,身兼AA的闺蜜职责也有程心的圣母、程瑾是汪淼(第一个发现杨冬家的游戏装置)也是程心、程心和章北海是情侣且和云天明三角恋,并且罗辑、程心、AA、汪淼、章北海、云天明是好朋友!就这一点复杂程度,我一个原著粉看得快要精分。编剧简直“视人命如草芥”,对半融合还不够,还搞狗血的三角剧情!申玉菲、核弹女、破壁人二号融合了,她的动机不冲突,原著中各角色也并非主角,暂时按下不表;常伟思和维德融合了,某种程度上他们原著的动机和思维相同,不冲突,按下不表;但几个月前如果有人告诉我,叶文洁亲吻过白沐霖和埃文斯,最后和埃文斯在一起还生下了杨冬,我肯定觉得他疯了。上面这几点我都忍了,然后最后两集蹦出来真相——一直在“牛津五杰”小团体里打酱油的黑人小哥是罗辑!我的世界观崩塌程度不亚于得知三体入侵、还是人类开路的一样。编剧大概是想给我这个感觉吧。是吧。这样的罗辑我还怎么爱,章北海如此魅力的角色在剧里那么讨厌,还怎么爱!这一点,恕我不得不多提一句,我更喜欢腾讯的做法,虽然像网友说的“小学生抄作业”,但起码不排除任何角色,尤其是重要的角色。

叶文洁是这一切的开端,却也是我见过最多人爱戴的反派。她是那句“我创造了世界,我毁灭了世界”最好的代表。父亲死的时候、母亲和白沐霖背叛的时候,是她最恨人类的时候;是杨卫宁的爱、杨冬的出生、村里的时光让她重新爱人类;杨冬也是她爱人类的唯一证据。恰恰杨卫宁、杨冬和村子,编剧一笔都没写,就意味着她对人类只有“恨”,最终会把最后的希望交给罗辑,也只是出于三体人的反水。角色的矛盾、高光和立体彻底被网飞写没了。

罗辑,我爱的罗辑啊,那个独自执剑54年的罗辑啊……我一直很难想象什么样的演员能演出他前半生的放浪不羁和后半生的智慧内敛。或许对于最爱的角色来说,永远不会有一个一百分的答卷;但网飞选了那个零分的答案。这个角色不难演,回想罗辑原著的出场——聪明却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生活也很恣意随性,最后成长为大男主,大概放哪个小说漫画电视剧里都是那个熟悉的屌丝主角。但就是这样的基本题,提示都明明白白的了,网飞偏偏选了“最难展开想象”的演员来担任。罗辑的确是漫不经心的人,但他同时是个很聪明的学者,是那个读得懂叶文洁暗示的人;他青年的确是一塌糊涂,但后来他拯救过人类两次。不是街上找个无时无刻吸大麻的少年就可以说是他了。怎么说呢,我看不到潜质——简而言之,让网飞的罗辑继续演下去,我很难展开想象,我不能把近乎为神的男人,和眼前这个眼里没有任何智慧的大木头联系在一起。非要所谓的啥正确,除非网飞请《绝命毒师》里的古斯来演中年罗辑,我还能勉强挤出一丝想象。

我很记得当时看完原著,遇过一个问答说:罗辑和章北海见过面吗?然后才回神,是啊,这个时代下同样是最像面壁者的“非面壁者”,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默默为这个爱他们也恨他们的人类,撑起了天空。

当罗辑所乘的飞机飞越海岸时,在他一万米的下方,吴岳和章北海再次注视着建造中的‘唐’号。在以前和以后所有的时间里,这是罗辑距这两位军人最近的一次。

网飞笔下的章北海,除了爱恨情仇,我看不到胸有大志。平铺直述,这人能力赞,这人是科学家也是海军,最后还参与了星体作战,啊,女友不理我了,生气气,但我还是效忠维德(常伟思)。所以呢?这样讨人厌的章北海,你说他是个坚定的逃亡主义者,最后带着宇宙舰队逃离了,我也不会吃惊啊。反而我吃惊的是他居然是那个误打误撞拯救人类文明的人啊。

再附加吐槽智子,我的和服美少女没了,那个说话和微笑几乎能杀人于无形的神秘感没了,第二季导演你不换个演员我跟你没完。最后表扬大史选角,几乎从我脑袋里抠出来一般(看《奇异博士》的时候完全没联想到),不过可以更痞气一点;表扬维德,比我想象的维德还要维德,拍出了他的操蛋和自私;表扬叶文洁选角,不是当代审美下的美,但很接地气,符合时代背景。

选角的败笔可以用演技弥补,我当咬碎玻璃且慢慢看第二季的罗辑是怎么变身成高深莫测的面壁人。但作为原著粉,我不得不感叹一下网飞的角色融合大法是大赢也是大输。广义上看,“众生百态”这么重要的一点原著核心被抹杀了;狭义上看,每一个最有人气的角色都被不同程度抹杀了。实在是小说改编的一场浩劫。

多叨叨一段。只有每个角色的闪光点都掌握了,才能说好这个故事。它的确是一个非常“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但也正因为如此,原著粉才有了自己私信喜爱的一个个角色。杨冬该怎么拍?冰冷机械的家庭、对科学的执着与寄托,乃至于对科学的绝望,注定了她的死亡;叶文洁该怎么拍?人性给她一次次的考验,在爱人类和恨人类间反复横跳,她本就是这样复杂的角色,那就保留这份复杂,保留这份神秘,保留这份“让人又爱又恨”;丁仪该不该拍?剧里没有,倍感可惜,他好歹也是其中一个原著粉都很爱的角色,甚至大刘有专门写他的一本《球状闪电》,他的快活潇洒,他的那句“傻孩子,快跑啊”的悲壮,几乎奠定了“人类渺小”这样的悲剧基调。

观影之前我几乎用的是一种“等待审判”的角度去打开,或许是腾讯拍的那版让我期失反差太大而这次不敢再放任何希望。也或许我本身有种偏见,国外的翻拍一定无法拍出东方的含蓄之美,打开之前也很难想象叶文洁、罗辑、章北海等人用英语对话是怎么样的场景,同时觉得很多角色的行为与思维模式是在东方背景很环境下的逻辑,很难用欧美的环境和语境去还原。而事实证明,网飞的翻拍确实少了一种东方含蓄的美。节奏飞快加分,但不得以删了很多剧情;人物动机直接,但场景少了隐晦的浪漫或哀愁。

2)以一个追剧者的角度

我自然不能让自己失忆、完全用非原著粉的角度去看这部剧,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处于矛盾中。我经常大笑,也有被感动,也有愤怒,从第一集的“嗯不错,再观摩”、到中间的“天啊还得是网飞!”、到最终的“wcnmdwbd”,确实都是因为处在“究竟要从剧迷还是书迷的角度去看”的矛盾中。

首先谈最大的:剧情改动。同样的,引用自己的上述——网飞是怎么做的呢?创建了“牛津五杰”,把所有原著角色拆分杂揉进不同种族的角色中去,我实在大为惊讶。我第一佩服网飞的大胆,第二佩服编剧的改编功力。意外的,因为剧情的改动、背景设定做得不错,许多方面的解释和自洽,让我觉得改动得很漂亮,甚至有几个地方我真的要为编剧的创意鼓掌。好的改动,让角色的成长环境做了国际化,语境完全没问题。大杂烩是很恶心,但我也大概懂了编剧的逻辑——思想、目的大概一致的,变同一个人,只能说,很好的归纳,也起码是为了减少水而不是为了注水。

这么做有四个好处,也是它漂亮的地方:一、最大的目的,走向国际化;二、让后两本书才出场的角色提前出现,并且让叙事线更通畅,不用将每个角色的行为变成独立事件;三、适当合理化一些角色的行为(比如云天明对程心的爱有了更多的篇幅,不显得突兀,更能带动非原著粉的感情);四、让非原著粉更容易认识角色,甚至剧情上更有娱乐性(毕竟相比起看每个角色独立的行事,“牛津五杰”的确符合当代小短剧的框架)。

相比传统改编认真小心地把每个角色都放剧里,甚至创造角色来解释剧情,网飞团队就很巧妙地让各种角色都能做这件事情,也不会突兀。我甚至有种感觉,他们是真的在角色上需要省钱。

再来作为非原著粉角度来看,剧情很快,一开始悬疑就拉满,接下来的叙述也都环环相扣,一天狂追八集真的不奇怪。而且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而且时不时蹦出的英式幽默也太搞笑。改动下加的杰克不生硬,也合理化了云天明拿到一笔巨额财产的剧情。我甚至很喜欢这个角色,他贡献了前几集的许多笑点。就凭这种英式笑话,以及弱化行业术语的做法(比如该死的宇宙背景辐射闪烁变成了夜空中的星都在闪),我想对于没有硬核科学背景的观众来说,这是个很不错的科幻(喜剧)片。

灾难下群众的反应很符合当下时代的反应,游行、panic buying的剧情都很现实(某种程度上我们这个世纪都经历见证过,能感同身受)。只可惜第一季着墨于危机纪元,还不能体现到原著“群众对罗辑的爱恨交织”的极端讽刺,可以期待一下在英式幽默下如何被拍出来。其中赞扬一下网飞最喜欢暗讽剧情——大胆谈论国家和商业巨头在科技和发展面前如何玩弄商品的IP权。再有屡次当代潮流和网络流行相关的提及也很有亲切感,比如杰克家的宅男墙、《瑞克和莫蒂》、“(现在发生的一切)真他妈科幻”。

但节奏太快,前面交叉的叶文洁故事线、现实科学家自杀线以及游戏线大概会让第一次看的观众很混乱,难以联系。三日凌空、三日连珠这些个人觉得都很重要的场景没有用观众通俗易懂的3D图解释。射手和农场主其实可以很好地解释三体问题和三体人的目的,但非要用“杀死虫子没有目的”这样几乎把虫子当成口号就很boring。

表扬音乐好听,我过几天歌单里绝对有新歌。

谈不上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但总算有一个翻拍是能让人老老实实看完的。也确实我从第一集开始就没有想停下来过。我欢喜的是终于有看大场面不廉价、演技不会出戏的翻拍,但失望的也是除此之外的一切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