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April 30, 2021

《哆啦A梦:伴我同行2》(2020)

STAND BY ME ドラえもん2

thumbnail

我不常写观后感,但今天,我决定为哆啦A梦电影写一篇,预测不长,只想把自己想说的都说了。

打开看之前,我对哆啦A梦电影没有很期待,最大的原因是把2D纸片人改为3D动画,对我来说每次这种改变都很瘆人。我是小学1、2年级左右开始看的哆啦A梦,那时候我哥有一本漫画,我就把漫画带到学校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个周末都会拉着我爸妈去Giant商场的书局买一本漫画。现在,我不买漫画了,几乎不看了,周日电视里也不再播哆啦A梦的小短篇,Giant也关了。但我从前便知道哆啦A梦的剧场都是感动的,也就是漫画的长篇版,结局一定会哭。只是这一次,我没想到泪点可以密集到我几乎全程都在飙泪。

我没想到《哆啦A梦2 伴我同行》涵盖了那么多值得深思的点,有说亲情,有说手足情,有说一点人生的意义。据说《1》着重和静香的感情,我打算看的,也想从《1》了解一下为什么哆啦A梦后来没有出席大雄的婚礼。





上网搜哆啦A梦是什么时候离开大雄的,看见有人说原作者真的有写结局,但导致了人自杀,所以改了。我想放从前我一定不明白,但才长大那么一点,我就已经很深刻理解。哆啦A梦描绘的是童话,是小孩的世界,也是大人的梦想,如果它悲剧收场,小孩或许会痛哭,但大人怎么办呢?或许是最后的一道梦,也碎了啊。

电影中第一个让我泪崩的场景是在大雄回忆奶奶的时候。他埋首在奶奶膝盖的画面我是有印象的,网友说是从小短篇改编来的,看来我小时候真的看过很多、很多的小短篇。他拿着手上满是补丁的泰迪熊时,我试图也想象自己是怎样的人——如果我是大雄,我能接受心爱的玩具不再漂亮,而满是补丁吗?认真思考后我觉得,我是可以的,只要我真的、真的很爱这个玩具。我甚至宁愿它满是补丁,而不是崭新的一个——没有任何感情,没有任何回忆。大雄抱着奶奶痛哭、奶奶帮大雄打跑狗子,这些在记忆中甚至长大后在各种梗图中都有看过,但真正在泛黄的落日场景,被3D动画描摹出来,伴上乐、配了音,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再看见大雄的奶奶背着手,很慢、很慢地走着的时候,大雄还在一旁躲在哆啦A梦身后激动地看着,那一段我真的又心疼又好笑,那句“她还活着”一出来我更是哭得不能自已。想到时光机在现实中不会存在,失去的将永远失去,就突然好感慨。甚至到最后,奶奶来参加婚礼,我几乎已经快忘记这条线——她远远看着,就那样浅笑,我心里又暖又心疼。








要问我,有没有从一开始就知道奶奶会认出并接受来自未来的大雄,我的答案是不肯定的。我已经把小时候看过的剧情忘得七七八八,所以在看见奶奶还是把大雄认出来的时候,再次泪流满面。看大雄回到过去,背起书包给奶奶看,我更是泣不成声。奶奶好幸运啊,世间能有谁,真正能看见自己的孙子长大成人?这辈子、下辈子,世世代代,现实在童话面前,好生无力。

看见从小喜欢欺负大雄的胖虎和小夫都已经长大成很可靠的兄弟,会真心为大雄担忧,会为静香打抱不平,这些都让我很触动。只是大雄迟迟没有在婚礼现身的时候,我就总在想,为什么呢,为什么静香没选择出木杉,而是选择了这样懦弱的大雄呢?我把自己换成静香,我也远没有办法理解。所以这个时候,大雄恐婚、逃到过去世界的情节,就很震撼我。这一段太现实了,他说的话也太真实了:



虽然到最后,并没有很完整地处理大雄如何战胜恐婚(担心给不了静香幸福)这一点,但如果结合大雄的父亲在结婚前夜找他说话的情节,就大概能明白了。这一点大雄在婚礼上也有解释。还有那个夕阳下,小静香把小大雄紧紧抱着,说那句“大雄这样就很好了”,我想,这就是他看开的契机。

第三个特别泪目的地方,很奇怪的,是在成年的大雄和小大雄灵魂互换以后。对胖虎和小夫的欺负,他说:“就是这种感觉,好怀念!”而小大雄在一旁,并没有理解他的心态。这一段真的处理得太棒了,太真实。因为是回不去的日子,因为过去真的太久远,每一个记忆的角落都很重要。尤其和胖虎小夫的手足情,正因为不是最痛苦的回忆,所以即使被欺负,也是怀念的一部分吧!





到后来大雄被人欺负,胖虎和小夫挺身而出那里,我其实老早就想到了这个套路,但真正上演的时候,我还是泪崩了。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野比大雄对被欺负的从前,更多的是怀念吧。正因为胖虎小夫的那句“只有我们能欺负野比大雄”,也正因为,小时候占据生活全部的烦恼仅此而已。





接着就马上到了全片最最高潮的地方——哭湿了我整张纸巾。大雄的记忆消失了。哆啦A梦说出“胖虎小夫静香的记忆会消失”还不让我哭得最大声,说那句“我们的记忆,你也不要了吗”,真的杀人诛心。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同人的创作,说哆啦A梦陪着大熊直到他死了,它就爬起来,又走到时光机那里去,回到了大雄小的时候,对他说:“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哆啦A梦!”一遍又一遍,永远在陪伴着大雄,永远在创造回忆。哇写这段的时候真的也有想哭的冲动。这原来是无解的。许多没有结局的漫画,就是这般无解的。从前觉得《蜡笔小新》在结局前作者就去世了好可惜,但现在想想,结局永远不会到来,主角永远年轻着,那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回到从前看自己出生的那一刻。这一点,我连想都不敢想。大雄的世界是如童话的,但我无法想象我们的世界是怎样的。我想我不可能有那个勇气回到过去——万一迎接我们的到来的,是一个个焦头烂额的大人、正苦恼未来怎么照顾这个新生命的话呢?然后很认真反思了。我爸说,我出生的时候他抽烟,一根接着一根。那一刻,或许世界会放下所有世俗,义无反顾地迎接我们地吧?野比大雄的名字,因为是日文,我没有很理解,这一点比较可惜,如果我懂日语,这段或许又是泣不成声的地方。



而这部电影特别扣人心弦的地方还在于,故事不但催泪,还能让人泪中带笑。很开怀地笑、很放心地哭的时候,第三视角的我们一定是慢动作的,有一首很轻很轻的音乐,因为那一刻,过去的记忆正在一幕一幕地慢放。大雄正与未来挥别,那一幕特别感触,他的笑,像在和12岁的我挥别。




或许是从《哈利波特》的时候开始,我对“伏笔”就很执着。一部好剧一定不能缺了好的伏笔,不仅能证明作者有认真在说故事,还能说明作者对宏大世界有清晰的认知。看见电影有给了不少未解的剧情,我很有信心编剧会在后来的剧情慢慢解开。只是一直抱有疑惑,要是大雄小时候就已经回到过去看自己出生的画面,那为什么长大后的他还会说“我也想去看看”呢?万万没想到最后的最后大雄被意外消除了记忆,啊,所有东西顿时都解释得通了呢!这一点也有好好解释,有自洽,真的太抓我的心了。




这部电影的立意其实很清晰,是大雄寻找自我的征程。从小大雄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到成年大雄在婚前的自我否定,历经短短的一天,相继有爱他的人告诉他:你这样就很好。我是在写这个观后感后才有些理解的。有时候并不是救世主、英雄才值得歌颂,这样软弱的角色,其实就可以因为善良,那一点点的正能量,一点孝心,让人无法不爱大雄。另外,静香出落成了白月光啊,她知道大雄是假冒的这一点我也其实猜到了,但真正演出来,我对她的好感真的蹭蹭的上!有的情节其实就是这样,俗套,但就是必须有,没有,就没那味儿了。我是今年才懂的,忘了是书还是影片说的,特别有道理:正如我们都知道,婚礼上一定有“我愿意”的环节,但我们必须做了,这才有意义。












凡尘的故事不尽相同,却又总能相通。从懵懂地铸造回忆,到后来的深刻理解并感同身受,《哆啦A梦》带给我的实在太多了。我很庆幸童年的自己遇上了《哆啦A梦》。我想这样的故事,只有在小时候开始看,才能在长大后收获泪水、快乐,真正理解故事、共鸣泪点。就像长大以后其实再也没办法重新去喜欢上别的动画如《蜡笔小新》《咸蛋超人》,属于我们童年的,就是那一个小角落,我已经觉得很值得、很满足了。很神奇的,第一次知道虫洞的解释是“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相连,而是弯曲空间,如同两张纸对折,用铅笔穿过去”,居然不是在长大后看的一些很高深的科幻片,而是在《哆啦A梦》黑洞白洞的小短篇里。对时空好奇、对星球兴趣,我不能说完全,但一定和我童年与《哆啦A梦》的邂逅息息相关。正因这样的相遇,我们才能成为今天,不错的自己。所以,真的谢谢,藤子·F·不二雄带来的世界。